中国古代文化语词类谭


请输入要查询的图书:

可以输入图书全称,关键词或ISBN号

中国古代文化语词类谭

ISBN: 9787562235132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5

页数: 216

定价: 18.00元

内容简介


要有效地认识掌握古代文化语词,可以遵循以下原则来展开:

(1)选词常用性。古代的语词,即便只是文化语词,也是难于在有限的时日里被消化殆尽的。面对纷杂的语词,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首先即可定位于常用性。常用性,从语词的出现情况来说,也即常见性。一般说来,语词的使用频率和常见度与其所反映的事象在该文化系统中的地位成正比。换言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接触广泛、应用普遍、认识深刻的事象,其在语言中的语词符号也往往会具有常见、常用性。

(2)组织系统性。单个的字词考释,有利于对个别字词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但是个别零星,难成规模系统,如果以类相从,据义系联,便能相互串结,触类而通。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著作,特别是字词类的要典,如《尔雅》、《方言》、《广雅》、《释名》以及《说文解字》等,莫不如是。这样的安排原本是为便于系统地认识,有效地掌握而作出的。

(3)内容综合性。单纯的字词解释,基本上从语言的层面来展开,印聚焦于语言文字的形音义的诠释和考辨,这是学科专门化的一种体现,中国的“小学”传统,虽然循着解经的目标,但在操作上也基本上是在文字、音韵、训诂的圈子里来进行。这样的训释与考辨,有利于促进语言文字之学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对于真正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古代的文化语词,却显然存在不足,因为,文化语词以一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托,与一定的时代历史相联结。因此如果将文化语词与其生成的文化历史紧密结合起来,将能使语词显现出历史的面貌,增强历史感,更具立体感。

(4)材料、方法多样性。传统的学术研究,基本上依据传世的文献来展开,自真正的考古学在中国萌芽和发生,传世文献与地下实物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得以在学界采用,继而受到西方文化人类学的影响,我国古来为着礼治目标而形成的“礼失而求诸野”的认识,也应用到了学术的研究,于是,材料与方法的多样性便体现出来了。在文化语词的考辨与历史叙述中,采用这样的综合方法,无疑会增强所述事实的可信性和科学性。

(5)诠释充分性。研究的对象既然是语词,那么对单个语词的形音义的解释就自然成了首要的任务。同时,采用类义聚合的方法,将同类系的语词联结在一起,若以系统的观念为指导,在单个语词的解释基础上,更进一步,对聚合在一起而语义相近的语词进行语义成分的异同辨析,则将更有助于对语词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点的真切认识。

《中国古代文化语词类谭》的写作,正是依照上述原则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