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散文随笔


请输入要查询的图书:

可以输入图书全称,关键词或ISBN号

刘心武散文随笔

ISBN: 9787510600104

作者: 刘心武

出版社: 现代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09-8

页数: 324

定价: 29.80元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刘心武散文随笔》收录了刘心武先生的自选作品散文随笔:丁香花开、炸酱面、人在风中等,并在每篇自选作品之前有作者本人介绍该文写作背景以及写作这篇名著的原因和动机;作家对小说、散文价值的提炼以及一些新的思考与论证。通过作者对写作背景、场所、心态等介绍,使广大读者读到原文所读不到的内容。这对于读者深入理解作者及著作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是其它所有已出版的同类书籍无法比拟的。通过这部书,可以达到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弥补作者对已成作品或读者读书时的某种遗憾,使作品发挥其更大的社会效能。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后定居北京。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发轫作。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泼妇鸡丁》等。长篇小说有《钟鼓楼》《四牌楼》《栖风楼》《风过耳》等。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1986-1987年在《收获》杂志开辟《私人照相簿》专栏,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1999年推出图文融合的长篇《树与林同在》。1992年后发表大量随笔,结为多种集子。1993年开始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以小说形式发表,陆续出版多部专著,2005年修订增补为《红楼望月》;同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节目,至2008年前后播出45集;这期间陆续出版同名专著四部,产生强烈反响。1995年后开始尝试建筑评论。199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2004年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材质之美》。作品多次获奖,如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班主任》获1978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此外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和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都曾获全国性奖;长篇小说《四牌楼》还曾获得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奖。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至2008年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专著以不同版本计已逾160种。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法、日、英、德、俄、意、韩、瑞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发表、出版。

目录


1960年-1965年
丁香花开
播种
桂花飘香
银锭观山
水仙成灾之类
1980年-1999年
炸酱面
默默想音容
人情似纸
高雅的话题
京二两海半两
恐怖
兔儿灯
起点之美
硬木棍
牧童短笛
松本清张一去不返
冰吼
隆福寺的回忆
五十自戒
羞涩
白桦林的低语
为你自己高兴
坐在门槛上的送煤工
听沃尔科特受奖演说
观故宫藏照
珍惜生命
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冬日看海人
点地
寸移
春冰
糖猪儿
为他人默默许愿
谁做
心里难过
等候散场
分享
窗含与门泊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父亲脊背上的痱子
早场电影
我的自行车
狼·蟒·牛·猫
在类别的边缘
“在场”的魅力
话说赵姨娘
2000年-2008年
人在风中
一件亏心事
框住幸福
跟陌生人说话
漫话厨房
给平凡以价值
太虚幻境四仙姑
“三十”与“云月”
扬铃打鼓的乱折腾
贾母论窗
见识狱神庙
独在花阴下穿茉莉花
沉湖·葬花·玉带
两代荣国公
缪大姐的门
何处在涌泉?
因为缺个杈
在柳树臂弯里
一把米有多少粒?
藤萝花饼
颠簸
你有淡淡的哀愁吗?
关于人性的思考
王子的舞步
端木先生的眼神
闲水野鹭
打地铺
看倒影
大碗
健康携梦人
小圆拢子
包房综合症
手机症候群
罗姆再吸一支烟
有糖大家甜
讲那照片的故事
随柳而动
文摘
1960年-1965年
1丁香花开
两年以前,到学校教课的第一天,当她走进教员休息室时,头一眼看到的就是供在她桌上的一瓶丁香花。瓶底下压着一张纸条:“敬爱的老师,在见面会上您说喜欢花,所以我们把这束花给您插在瓶里,好吗?您的学生们。”
她心头非常激动。
从此以后,保荣的桌上总会有一瓶鲜花。春天是丁香,夏天是野玫瑰、土茉莉,秋天是西番莲和野菊花,即使是冬天,孩子们也会细心地在瓶底铺上卵石。养上水仙。这些花,有的是孩子们家里种的,有的是他们到野地里采来的。每次花瓶里除了主要的花外,总还要点缀一些保荣叫不出名字的野草野花。保荣每天在这桌上备课、改作业、订班上的工作计划、写总结、批卷子……每当她累了的时候,只要一看见桌角的一瓶鲜花,就会忘记一切疲劳,更加努力地工作起来。有一次,保荣没把课文中的几个生词给孩子们讲懂,她一天都不舒服。学校里只有一个初中班,语文教师只是自己一个,问其他的教师。他们也说不清,查字典,字典上又说得太简单,怎么办呢?看来只有一个办法:到20里外县立中学去请教老教师。可是为了几个词,值得吗?正思索,她的眼睛转到了花瓶上。她好像看到了40颗渴求知识的孩子的心在她眼前跳动。她猛地围上围巾,顶着风沙一气跑了20里。当她在县立中学搞通了这几个词,满心欢喜地回来时,已经是晚上了。第二天,只用了几分钟,孩子们就完全搞通了这几个词的涵义,但为这短短的几分钟,保荣却花费了多少劳动备课啊!
后来,保荣发觉上自习课的秩序很乱。孩子们不但要在打铃十分钟后才勉强安静下来,而且有几个球迷还会偷偷出去踢球,留在教室里的也有看小人书的、弹纸飞机的……于是她决心和孩子们一块上自习。头一次,她提前五分钟到了教室,首先整理了一下桌面,把花瓶摆正,铃声一响,她就安静地坐下来,用心地备课、看参考书。起初,孩子们很紧张,以为老师一定会严厉地指责他们,可是看到老师也像个学生一样,默不作声地上自习,他们就再也不好意思偷跑出去玩了。
春天又到了。保荣从市里参加群英会回来,没有回宿舍,先跑到教室里去。孩子们都已散学回家了,可是教室前办公桌上的花瓶里,却依然插满刚开的丁香。保荣坐在桌旁,像第一次到学校一样,心里又翻腾起来。她想起两年来的种种事情。想着想着,她情不自禁地拿出自己心爱的记事本来,用笔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了几个大字:永远做一个尽职的教师!
1960年3月10日
【写作背景?自评】
写于在北京师范专科学校求学期间。发表于1960年《人民日报》副刊。时年18岁。
1959年我在高考中失利,不仅没有考上名校,连北京师范学院都没有录取我,只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很多年后知道,形成这样的局面有着特殊的原因。详情可参考本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我和我的这个时代?刘心武卷》中收入的《风雪夜归正逢时》长文。
我服从国家分配,去了师范专科学校。我的内向性格并不适合当教师,但我与命运讲和,调整自己的心态,准备去担任一名人民教师。写这篇文章前,听了一位归校的师姐讲述她的从教经历,其中学生用简陋的花瓶在讲台上摆放鲜花的事情,她只是一带而过,却触动我生发写了这样一篇散文。
当然浅白。但那时心地单纯,涂写出的文字总还算得上清新吧。
2播种
迎着和煦的春风,我把窗户打开。金色的阳光镀到桌上,把玻璃板下的一幅版画衬托得格外引人注目。那是我从一本杂志上剪下来的:在油黑的沃土上,一位雄壮的播种者高昂着头颅,纵情地扬开健美的胳膊,播撒着金星一般的种子;他的背后,是蔚蓝蔚蓝的天空,上面飘飞着朵朵白云……这幅题为“播种”的版画,第一次映入我的眼帘时,就仿佛烙在了我的心上,使我的眼睛一亮。我终于把它剪了下来,压在玻璃板下。每当我坐到桌前,拿过同学们的作业簿开始批改时,就不禁要凝视这图画一小会儿。我感觉到,我所从事的事业和这位播种者一样!不过供我播种的不是那一望无垠的沃野,而是孩子们那纯洁稚气的心田;我要把自己心中最美好、最实在的东西,一点一滴地播入到他们的心田,使那里只生长最美丽、最耐风霜、最茁壮的花木,将来,会从那里结出最丰硕的果实,像玉石一般光彩夺目,像金子一般熠辉灿烂……
我打开作业簿,像辛勤的农民紧紧地凝视着田地,不让一根杂草躲过我的巡查——这里有一个错字,帮他改正!这里要添上个逗点,并且附上:为什么?……一本本作业簿像一只只张满白帆的小船,给我载来了一个个的回忆,孩子们的小脸在我眼前依次呈现,他们的一笑一颦我都是那么熟悉。我精心地批改着作业。为的是播下一颗颗结实健壮的知识种子……
当我站在教室的窗外,等着第二遍铃声打响时,眼前时常浮现出版画上那魁梧雄壮的身姿,我立刻变得更加精神、更加严肃,难道每一堂课不是一次播种吗?进了教室,望着一排排花朵般的小脸,我的心里荡漾着葱茏的春意。不管窗外飘飞着雪花,弥漫着风沙;不管窗外是冰凝琼枝,还是叶黄枯落,我永远精神抖擞,因为我永远是一个春天的播种者!窗外的和风拂荡着绽出嫩芽的柳丝,红星星一般的桃花静静地微笑着,散发出阵阵馨香。教室里是那么安静,静得像没有一丝波纹的湖面,只有我,用激动的声音在那里讲着王若飞在狱中的故事。我望着孩子们一对对闪闪发光的黑眼睛,仿佛望着一扇扇发光敞亮的窗扉,窥见了他们一颗颗热烈地跳动着的心。我意识到自己在播种着最宝贵、最重要的种子,这种子会在他们心上开出最艳丽、最珍贵的花朵……
当我在桌旁坐下,又一次凝视着那扬臂的雄姿、豪迈的笑容时,就又感到一阵流过全身的自豪和激动。同时,严肃地再鞭策自己一次;你只能播下纯洁健壮的种子,你要对播下的每一粒种子负完全的责任,只有这样,你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播种者,你才能真正领会到播种的快乐与幸福!
1962年春
【写作背景?自评】
1961年我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十三中任教。那时组织上强调必须端正专业思想。我从不喜欢当教师,但却渐渐地从工作中获得了快乐。这篇散文发表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上,是真实情感的抒发。
当然,和上下几篇一样,属于“穿开裆裤的照片”。但那就是我写作与发表文章的“儿童期”。擦也擦不掉,瞒也瞒不住。保留下来,算做历史资料吧。
3桂花飘香
天刚麻麻亮,曹大爷就起身了。校园里弥漫着乳白色的晨雾。绿色的矮松墙,红色的美人蕉,灰色的小楼房,在雾里显得朦朦胧胧的,像是还没睡醒。曹大爷操起笤帚,扫起校园里的石子甬路来。其实,昨天晚上他就扫过了,可是,夜里刮了阵风,他担心落叶把甬道弄脏了,于是再扫一遍。不让孩子们生活的环境里有一丁点不干净、不整洁的地方,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了,何况今天又是开学的日子呢!
他沿着甬道慢慢扫去,心里嘱咐自己:轻一点,老师们还没睡醒呢,今天他们又要走上课堂,可不能把他们吵醒啊!可是,当他扫到教室楼后柳树林边时,不禁怔住了。是谁在柳树林里轻声地朗读?他眯起眼睛一瞅,原来是新来的王老师,正在准备讲课呢!今天就要讲第一课了,心里怎么能平静?曹大爷想到这里,提起笤帚,蹑手蹑脚地走了出去。来到大门口,猛然嗅到一股甜香,啊!原来是放在那里的两盆桂花长骨朵了,米黄色的小花缀满酱紫色的枝丫。他停下脚步,猛吸着这醉人的香气,心里甜滋滋的。是啊,又有一批孩子走进这个大门了。
忽然,大门外有人叫“曹大爷开门”。门一开,孩子们就蹦到了他跟前,这个送他一张假期里画的画,那个递给他一架飞机模型……二年级的王纪明牵着弟弟,指着弟弟身上背的新书包,告诉曹大爷说:“这是我给弟弟缝的,从今天起,他是一年级小学生啦!”曹大爷乐得合不拢嘴巴。不一会儿,孩子们的欢笑声、招呼声就把晨雾冲散了,初升的阳光给楼房和美人蕉镀上了金边,学校又恢复了暑假前的热闹……
一年级的新生大都是爸爸、妈妈送来的,他们有的活蹦乱跳的,一点不认生,见了曹大爷就叫“大爷”;有的却很腼腆,牵着妈妈的手不放,两只眼睛不住地眨巴。碰见这样的孩子,曹大爷就走过去,弯下腰,和气地说:“不怕,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家啦,瞧,你自己长大了,这里的东西比起托儿所的来,也长大啦。对吗?”孩子睁大眼睛望望四周,可不,操场大了,滑梯高了,秋千也长了。于是,他们感到自己确实长大了,就放开妈妈或爸爸,大方地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起来。
一个年轻的阿姨走进校门,手里没牵孩子。大爷问她:“找孩子吗?”阿姨脸上泛红,不好意思地说:“我是托儿所的阿姨,上班路过这儿,顺便来看看,今天新来的孩子,有好多是我带过的……”曹大爷点点头说:“不放心?是吗?
也难免,我们不会亏待孩子的,瞧,他们玩得多欢畅啊!”阿姨顺着曹大爷指着的方向望过去,可不,到处是欢乐的人群,高年级的同学带着低年级的小朋友,老师、辅导员在孩子们中间讲着什么。她深深地吸了一口花香,两只眼睛闪闪地望了曹大爷一眼,喊了声:“再见!”就走了。她心里感到像接力赛跑跑完了那样轻松。
曹大爷听着小学校里特有的孩子们的喧腾声,感到特别亲切。也许有人嫌这声音太吵人,但是,在这所小学校里工作了20年的曹大爷,却觉得没有这样的声音就会寂寞。
上课了,校园又恢复了平静。曹大爷从传达室出来,操起笤帚,又扫起甬道来。那黄米一般的桂花,飘起更加浓郁的香气。
1962年9月11日
【写作背景?自评】
发表于1962年《人民日报》副刊。写的是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美好心灵。写了几年散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有进步。算是从“文学少年”,进位到“文学青年”了吧。
关键词:刘心武 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