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


请输入要查询的图书:

可以输入图书全称,关键词或ISBN号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

副标题: 回顾与前瞻

ISBN: 9787309060621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8-6

页数: 486

定价: 60.00元

内容简介


自1840年中国遭遇西方以降,作为民族独立与国家强盛的智力之源,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并随着历史的起承转合而在夹缝中艰难成长。1978年以后,随着整个民族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人,诞生了一大批可喜成果,其发展令人瞩目且朝气蓬勃。可以说,我们迎来了百年来“知识引进运动”的一个新的高峰,我们也步入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但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落后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观,其突出表现是:低积累效应的重复性生产频出;高水平的原创性成果罕见;非语境化的移植品格尚存;中国化的问题意识与理论洞见稀有;国际化的对话能力欠缺;人文社会科学远离现实的瓶颈仍在……一句话,我们仍未能在根本上确立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自主性。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必须对前人的工作进行认真分析与反思。基于此,我们邀请了国内哲学与伦理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文学理论、教育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等学科领域中的著名学者对他们所亲历的这三十年的学科发展状况分别做出总体性、全局性的回顾与展望。这些学者不仅是这三十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历史的见证人,也是亲自参与、促进各个学科发展的代表者。无疑,这种回顾与展望建基于我们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在新世纪、新时代之理论担当的充分认肯,事实上也是建立现代中国学术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回首这三十年,我们的种种努力和成就已然开启了中国学术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一个努力建立和完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知识生产建制的新时代,而我们的展望则为我们建构未来中国学术的新坐标提供了全新的想象!

作者简介


邓正来,1956年2月生于上海。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法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江西财经大学“赣江讲座教授”,澳门大学资深访问学者;西南政法大学、浙江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名誉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科学和知识社会学.侧重政治哲学和法律哲学的研究。创办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中国书评》和《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主要论著有《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研究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等;主要编著有《国家与市民社会》等;主要译著有《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法律史解释》、《民主、宪政、对外事务》、《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主译)、《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庞德《法理学》和《政治学说史》等。

郝雨凡,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院长,政治学教授,博导。于1984年和1989年先后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国际问题中心麦克阿瑟研究员,美国科盖特大学(Colgate University) 政治学教授,亚洲研究何鸿毅讲座教授。多年从事国际关系、中美关系、决策学及中国腐败问题的研究,有众多学术文章在国际主要学术刊物中发表。英文近作有:Challenges to Chinese Foreign Policy:Diplomacy.Globalization and the Next World Power(2008,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Chinese Foreign Policy Making;Societal Forces in Chinese American Policy Making(2005,Ashgate,London)。中文近作有:《中国外交决策》 (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布什的困境》(2005,时事出版社),《白宫决策》(2002,东方出版社),《瞬间的力量》(2002,新华出版社),《限制性接触》(2001,新华出版社),《无形的手》(2000,新华出版社)。曾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等职。

目录


代序
中国社会科学的当下使命
哲学与伦理学
中国哲学研究三十年的回顾(1978—2008)
迷失在“诉诸后果”谬误中的中国哲学学术
中国科技哲学三十年
中国宗教学的回顾与前瞻(1978—2008)
从“动员式道德”到“复员式道德”——1976年至2005年中国社会道德变迁之一瞥
法学
现代化范式与中国法学:1978—2008——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奋起于荒原锐意于精进——近三十年中国法制史研究回顾与前瞻
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研究三十年:反思与评论
经济学的性质与哲学视角审视下的经济学——一个基于经济思想史的理论回顾与展望
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学问题
历史学
中国商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运用
中国历史学如何回应时代思潮(1978—2008)
晚清史研究述评——以近代史“基本线索”为中心
中国历史地理学:现状和前景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
中国政治学的进程——一个评论性的观察
政治学研究:从殿堂到田野——实证方法进入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历程
相互给予:政治学在中国发展中的作为——中国政治学三十年发展的反恩
政治学恢复以来的方法问题——研究取向的引介及反思
汉语学术界政治哲学的兴起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新交叉点——论腐败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在中国的发展
探索与反思:中国国际关系学三十年(1978—2008)
文学理论
中国文艺美学的学术拓展
文学研究的规范、立场与选择的困境
教育学
从教育学到教育科学——中国教育学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研究发展的进程及思考
科举学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学与人类学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人类学——成就与问题
产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其他
对象的解放与对现代的质询——关于《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的一点再思考
研究型大学经济学科办学理念的转变——基于专业课程体系演变的分析
结论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