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诉讼法史


请输入要查询的图书:

可以输入图书全称,关键词或ISBN号

中国诉讼法史

ISBN: 9787801850188

作者: 李交发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出版年: 2002年01月

页数: 334 页

定价: 25.0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中国诉讼法史,ISBN:9787801850188,作者:李交发著

作者简介


李交发,男,汉族,1948年10月出生,湖南新邵人。现任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湖北警官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史博士点负责人,湘潭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理事、湖南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国法律史和法律文化教学和科研。独著《治赌史鉴》、《中国诉讼法史》、《法律文化散论》等三部;合著《法治建设论》、《百年民族精神颂》、《中国传统诉讼法律文化研究》等三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湖南省法学核心课程教材《中国法制史》各一部,副主编、参编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中国法制史》各一部。

目录


上篇:制度篇第一章诉讼机关
一、刑事诉讼机关
二、民事诉讼机关
第二章起诉制度
一、起诉形式
(一)自诉
(二)举告
(三)自首
(四)官纠举
二、起诉原则
(一)奖励告发惩处不告
(二)限制起诉反对诬告
(三)禁止匿名信告发
三、起诉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拘传、逮捕、囚禁制度
一、拘传
(一)拘传的法律规定
(二)拘传的限制
二、逮捕
三、囚禁
(一)囚禁人犯的法律规定
(二)囚禁人犯所带械具
(三)配带械具的限制
第四章证据和勘验制度
一、言证
(一)言证制度
(二)言证的限制
二、物证
三、书证
四、勘验报告
第五章审讯制度
一、两造到庭法官讯问
二、证人到庭质对
三、刑讯逼供辞
第六章判决与上诉制度
一、判决制度
(一)先议后判制
(二)先判后议制
(三)先议后判再议制
二、上诉制度
(一)正常上诉制度
(二)非常上诉制度
第七章司法官法律责任
一、违法不受讼和受讼的法律责任
(一)违法不受讼的法律责任
(二)违法受讼的法律责任
二、违法审讯的法律责任
(一)违法拷讯的法律责任
(二)拷囚过数的法律责任
(三)对不应拷讯者行拷讯的法律责任
(四)对妇女违法拷讯的法律责任
(五)不用法定刑具拷讯的法律责任
三、违法判决的法律责任
(一)不依律判决的法律责任
(二)出入人罪的法律责任
四、违法执行判决的法律责任
(一)执行死刑不复奏的法律责任
(二)违时令行刑的法律责任
(三)违法执行非死刑的法律责任
下篇:理论篇
第八章刑事民事诉讼有分之理论
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刑事、民事诉讼相分离
(一)历史文献记载
(二)出土铭文记载
二、刑事民事诉讼有分的理论基础
(一)"德"之释义
(二)"德"--传统诉讼总的理论基础
(三)"和"--民事诉讼的理论指导
(四)"中"--刑事诉讼的理论指导
三、值得指出的几个问题
(一)古代刑事诉讼盛于民事诉讼
(二)古代刑事民事诉讼有分处于世界
最早发达阶段
(三)刑民诉讼虽然有分,但又交错发展
第九章传统诉讼宽严之理论
一、法宽与刑严
二、执法时宽时严
(一)宽严理论的惯性伸张
(二)宽严实践的凹型标显
三、宽严相济
第十章传统诉讼轻重之理论
一、施刑轻重之基本发展态势
(一)商周之际轻重之态
(二)儒法轻重之争与汉唐趋轻之态
(三)宋明清用刑"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特殊之态
二、轻重理论阐析
第十一章传统家族法诉讼理论
一、诉讼依据
(一)存在依据
(二)法律依据
二、诉讼主体与客体
(一)诉讼主体
(二)诉讼客体
三、诉讼运行机制
(一)诉讼程序
(二)惩处手段
(三)与国家法诉讼之关系
四、诉讼价值
(一)积极价:有效地调整基层社会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
(二)负面价值:窒息诉讼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关键词:中国 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