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


请输入要查询的图书:

可以输入图书全称,关键词或ISBN号

物种起源

ISBN: 9787200069624

作者: [英]达尔文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 2007-10

页数: 175

定价: 21.80元

内容简介


《物种起源》:《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作者简介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于英国一座古老城市施鲁斯伯里的一个医生家庭。

1818年,达尔文进入一所旧式学校学习,寄宿七年。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的他,非常喜欢采集矿物和制作动植物标本,观察各种鸟类,到城外郊游。

1831年5月,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

1831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推荐,以“博物学者”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

每到一地,达尔文总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有时请他们当向导。他不辞辛苦,爬山涉水,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原来没有记载的新物种。他白天收集资料,晚上又忙着记录观察日记。

达尔文随船横渡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836年1O月回到英国。在历时五年(1831—1836)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回国后,他一面整理这些资料,一面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开始对物种起源问题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

1859年11月,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出版了。这是达尔文一生中最光辉的年代。他关于生物进化的基本思想,是在他乘“贝格尔”号作环球旅行时产生的。经过二十年的深思熟虑和艰苦劳动,通过对大量事实的研究和收集,达尔文终于在僻静的唐恩小镇,将这些思想整理成文。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的出版标志着在十九世纪人们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观念变化就像哥白尼在十六世纪指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而引起的变化一样。这引起了当时保守的科学家们(而这些人却是占绝大多数)对达尔文学说的猛烈攻击。

因此,为捍卫进化论学说,他不得不同各种流派和言论进行了十几年的理论斗争。

1868年达尔文发表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等巨著,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和严谨的科学论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进化论观点,提出物种的变异和遗传、生物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重要论点。

l868年2月,达尔文开始撰写《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著作——虽然这时候的他体弱而多病。

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

由于达尔文一生对生物科学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人们将他葬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寺院中堂的北廊,和杰出的科学家牛顿葬在同一个地方。

目录


编者的话科学从来没有为上帝预留过位置——《物种起源》导读第一章 家养状态下的变异 一 变异的原因 二 习性、变异与遗传 三 家养变种的性状及其起源 四 家鸽的品种及其差异和起源 五 古代所依据的选择原理及其效果 六 无意识的选择 七 人工选择的有利条件第二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一 变异性 二 个体差异 三 可疑的物种 四 分布广、扩散大及常见的物种变异最多 五 大属内的物种比小属内的物种变异更频繁 六 大属内的物种之间的关系第三章 生存斗争 一 广义的生存斗争 二 生物按几何级数增加的趋势 三 抑制生物数量增加的因素 四 生存斗争中动植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五 同种的个体问和变种问生存斗争最为激烈第四章 自然选择 一 性选择 二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作用的实例 三 论个体的杂交 四 通过自然选择产生新类型的有利条件 五 自然选择所引起的灭绝 六 性状分歧 七 生物体制进化可达到的程度 八 性状的趋同 九 同一纲中一切生物的亲缘关系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一 环境改变的影响 二 器官的用进废退与自然选择 三 适应性变异 四 相关变异 五 生长的补偿和节约 六 重复的、退化的、低等的构造易于变异 七 发育异常的构造极易变异 八 种级特征比属级特征更易变异 九 第二性征易生变异 十 不同的物种呈现相似的变异第六章 学说的难点 一 过渡变种的不存在或稀有 二 具有特殊习性和构造之生物的起源和过渡 三 极完美而复杂的器官 四 过渡的方式 五 自然选择学说的特殊难点 六 自然选择对次要器官的影响 七 功利说有多少真实性:美是怎样获得的第七章 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 一 一般异议 二 严重异议:无用处的性状不受E{然选择影响 三 米瓦特先生收集的异}义 四 长颈鹿 五 拟态 六 攀援植物第八章 本能 一 家养动物习性或本能的遗传变化 二 特殊本能 三 难点:中性的和不育的昆虫第九章 杂种性质 一 不育性的程度 二 支配杂交不育性和杂种不育性的规律 三 杂交不育性和杂种不育性的起源和原因 四 交互的二型性和三型性 五 并非所有变种杂交及其混种后代都是可育的 六 除能育性之外,杂种与混种的比较第十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整 一 从沉积速率和侵蚀程度来推测时间的进程 二 古生物化石标本的贫乏 三 任何一个地质层中众多中间变种的缺乏 四 全群近似物种的突然出现 五 近似物种群在已知最古老化石层中的突然出现第十一章 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 一 灭绝 二 全世界生物演化几乎同步发生 三 灭绝物种与现存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四 古代生物的进化状况与现代生物的比较 五 第三纪末期同一地域同一类型生物的演替第十二章 生物的地理分布 一 物种单一起源中心论 二 物种传播的方式 三 冰期时的传播 四 南北冰期的交替第十三章 生物的地理分布(续) 一 淡水生物 二 海岛上的生物 三 海岛上没有两栖类和陆栖哺乳类 四 海岛生物与邻近大陆生物的关系第十四章 生物问的亲缘关系 一 分类 二 同功的类似性 三 连接生物亲缘关系的性质 四 形态学 五 发育及胚胎学 六 退化的、萎缩的和停止发育的器官第十五章 综述和结语 一 综述反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论点 二 综述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事实及论点 三 结语
关键词:物种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