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节集 刘安上集 许景衡集 刘黻集


请输入要查询的图书:

可以输入图书全称,关键词或ISBN号

刘安节集 刘安上集 许景衡集 刘黻集

ISBN: 9787806818701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年: 2006-08-01

页数: 682

定价: 50.00元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刘安节(1068—1116),字元承,永嘉县人。北宋元祐(1086—1093)年间和弟安上联荐于乡,同入太学,后又联袂赴洛阳从程颐受业。安节曾编《伊川语录四》。两人俱被列入“元丰永嘉九先生”,安节称大刘先生。元符三年(1100)进士,初任越州诸暨主簿,河东提学司管勾文字。以宰相荐,召对便殿,言东宫宜择官属,并论奢俭及君子小人和同之异,称旨,除监察御史。决大狱,多所平反。升起居郎、太常少卿,后因得罪宦官,谪知饶州(今江西波阳)。当地正闹饥荒,安节以民食为重,防止摊派军粮,购粮救济灾民。离任时数千人遮道泣留,赞为范仲淹任州官后之第一人。移知宣州(今安徽宣城)。不久,又遇大水灾,派官兵拯救,并收容难民于佛寺中。政和六年(1116),宣州疫病流行,延医买药治病,先后“赖安节全活以万计”。因劳累过度,自己也染疫,卒于任上,年仅49岁。恩荫其子刘诚一官。宣民设祠祭拜。遗著有《刘左史集》4卷(“永嘉丛书”本)。

刘安上(1069—1128),字元礼,学者称小刘先生,原籍仙桂乡荆溪。少年寓居枫林东郊狮溪,和从兄刘安节均以学问道德为世所重,时人称“二刘”先生,并同为“永嘉元丰九先生”之一。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中进士,授钱塘尉。徽宗大观元年(1107)提举两浙学事,陛辞进对称旨,徽宗称其醒籍有大臣体,即日除监察御史。次年迁侍御史,论事详审。时宰相蔡京作恶多端,是“六贼”之首。刘连上《论蔡京》、《再论蔡京》奏章,揭露蔡京十大罪恶,斥责“蔡京权重位危,罪大恶极”,“虽斩臣头以谢蔡京,斩京头以谢天下,臣死之日,犹生之年”。这种坚决斗争的壮烈言辞,千百年后仍虎虎有生气。在一些正直官员支持下,终于迫使蔡京下台。以后升任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给事中等官。政和二年(1112),蔡京再任宰相,安上请求外调,以徽猷阁待制历任寿州、婺州、邢州等地知州。

许景衡(1072-1128),字少伊,浙江瑞安人,出生在今丽岙镇白门村,死后谥“忠简”,著有《横塘集》,人称横塘先生。历任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大臣。居官清廉,刚强忠直,虽然厄于权倖,屡起屡踬,但与佞臣权好的斗争,始终没有屈服过。后人敬仰他的高风亮节,曾建祠纪念他。至今,在瑞安城内的西岘山上,尚有“四贤祠”,就是纪念他与陈傅良、高明、卓敬的。

刘安上(1069—1128),字元礼,学者称小刘先生,原籍仙桂乡荆溪。少年寓居枫林东郊狮溪,和从兄刘安节均以学问道德为世所重,时人称“二刘”先生,并同为“永嘉元丰九先生”之一。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中进士,授钱塘尉。徽宗大观元年(1107)提举两浙学事,陛辞进对称旨,徽宗称其醒籍有大臣体,即日除监察御史。次年迁侍御史,论事详审。时宰相蔡京作恶多端,是“六贼”之首。刘连上《论蔡京》、《再论蔡京》奏章,揭露蔡京十大罪恶,斥责“蔡京权重位危,罪大恶极”,“虽斩臣头以谢蔡京,斩京头以谢天下,臣死之日,犹生之年”。这种坚决斗争的壮烈言辞,千百年后仍虎虎有生气。在一些正直官员支持下,终于迫使蔡京下台。以后升任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给事中等官。政和二年(1112),蔡京再任宰相,安上请求外调,以徽猷阁待制历任寿州、婺州、邢州等地知州。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佑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作者简介


刘安节(1068—1116),字元承,永嘉县人。北宋元祐(1086—1093)年间和弟安上联荐于乡,同入太学,后又联袂赴洛阳从程颐受业。安节曾编《伊川语录四》。两人俱被列入“元丰永嘉九先生”,安节称大刘先生。元符三年(1100)进士,初任越州诸暨主簿,河东提学司管勾文字。以宰相荐,召对便殿,言东宫宜择官属,并论奢俭及君子小人和同之异,称旨,除监察御史。决大狱,多所平反。升起居郎、太常少卿,后因得罪宦官,谪知饶州(今江西波阳)。当地正闹饥荒,安节以民食为重,防止摊派军粮,购粮救济灾民。离任时数千人遮道泣留,赞为范仲淹任州官后之第一人。移知宣州(今安徽宣城)。不久,又遇大水灾,派官兵拯救,并收容难民于佛寺中。政和六年(1116),宣州疫病流行,延医买药治病,先后“赖安节全活以万计”。因劳累过度,自己也染疫,卒于任上,年仅49岁。恩荫其子刘诚一官。宣民设祠祭拜。遗著有《刘左史集》4卷(“永嘉丛书”本)。

刘安上(1069—1128),字元礼,学者称小刘先生,原籍仙桂乡荆溪。少年寓居枫林东郊狮溪,和从兄刘安节均以学问道德为世所重,时人称“二刘”先生,并同为“永嘉元丰九先生”之一。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中进士,授钱塘尉。徽宗大观元年(1107)提举两浙学事,陛辞进对称旨,徽宗称其醒籍有大臣体,即日除监察御史。次年迁侍御史,论事详审。时宰相蔡京作恶多端,是“六贼”之首。刘连上《论蔡京》、《再论蔡京》奏章,揭露蔡京十大罪恶,斥责 “蔡京权重位危,罪大恶极”,“虽斩臣头以谢蔡京,斩京头以谢天下,臣死之日,犹生之年”。这种坚决斗争的壮烈言辞,千百年后仍虎虎有生气。在一些正直官员支持下,终于迫使蔡京下台。以后升任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给事中等官。政和二年(1112),蔡京再任宰相,安上请求外调,以徽猷阁待制历任寿州、婺州、邢州等地知州。

许景衡(1072-1128),字少伊,浙江瑞安人,出生在今丽岙镇白门村,死后谥“忠简”,著有《横塘集》,人称横塘先生。历任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大臣。居官清廉,刚强忠直,虽然厄于权倖,屡起屡踬,但与佞臣权好的斗争,始终没有屈服过。后人敬仰他的高风亮节,曾建祠纪念他。至今,在瑞安城内的西岘山上,尚有“四贤祠”,就是纪念他与陈傅良、高明、卓敬的。

刘安上(1069—1128),字元礼,学者称小刘先生,原籍仙桂乡荆溪。少年寓居枫林东郊狮溪,和从兄刘安节均以学问道德为世所重,时人称“二刘”先生,并同为“永嘉元丰九先生”之一。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中进士,授钱塘尉。徽宗大观元年(1107)提举两浙学事,陛辞进对称旨,徽宗称其醒籍有大臣体,即日除监察御史。次年迁侍御史,论事详审。时宰相蔡京作恶多端,是“六贼”之首。刘连上《论蔡京》、《再论蔡京》奏章,揭露蔡京十大罪恶,斥责 “蔡京权重位危,罪大恶极”,“虽斩臣头以谢蔡京,斩京头以谢天下,臣死之日,犹生之年”。这种坚决斗争的壮烈言辞,千百年后仍虎虎有生气。在一些正直官员支持下,终于迫使蔡京下台。以后升任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给事中等官。政和二年(1112),蔡京再任宰相,安上请求外调,以徽猷阁待制历任寿州、婺州、邢州等地知州。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佑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