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在论谱系


请输入要查询的图书:

可以输入图书全称,关键词或ISBN号

偶在论谱系

副标题: 西方哲学史的“阴影之谷”

ISBN: 9787309070255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0-4

页数: 399

定价: 46.00元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从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向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开端”回溯,发现原来作为形而上学“开端”奠基的“始基”却是人为建立起来的,它掩盖了更早在“前苏格拉底”时期的思想者那里所探寻的自然本源。其实,破裂(阿那克西曼德)与隐匿(赫拉克利特)都指涉着那个“不确定的确定”的显隐相关。而这个最自然的本源正好与东方中国的“大道无形”同源:所谓“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事实上,海德格尔的“知其是守其在”正期待着与东方的“知其白守其黑”对话,虽然现在尚未到来。

《偶在论谱系:西方哲学史的“阴影之谷”》就是这种对话的“索引式”准备。

——张志扬

自引入西方传统哲学以来,中国人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哲学事业,但一直缺少对于这么重大的思想史事件的有效反思,致使在崇西潮流中懵懵懂懂地就丧失了清明的思想良知,以很不合适的西方传统哲学的方法来切割中华古学,而毫不意识到其中的不合适,于是做出了不少焚琴煮鹤、买椟还珠的事情。志扬教授的这本书会有助于改变这种令人绝望的状态,摆脱他所说的“凡西学皆普遍必然即为世界性、现代性,凡非西学皆特殊偶然即为民族性、传统性”的哲学屈辱。所以,我相信此书也有重要的文化含义,它会刺激人们从理性上反省新文化运动带来的负面文化效应。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 张祥龙

目录

序曲

主题

临界:阴影之谷

第一章 惊讶:作为开端“存在”之“二重性”

第一节 阿那克西曼德箴言:作为相互牵引的裂隙之用

第二节 赫拉克利特箴言:自始至终在涌现中的隐匿

第三节 巴门尼德箴言:作为解蔽中自行遮蔽的二重性展开

附录 巴门尼德“存在”

第二章 怀疑:在“绝对”与“虚无”之间摇摆

第四节 一切皆变:不能言说、不能传达

第五节 人是万物的尺度——启蒙的顶点与没落

附录 强力意志是万物尺度的最高体现

第三章 智慧:“地、天、神、人”之临界

第六节 斯芬克斯之谜的苏格拉底回答

附释一 “光”与“死”——两希精神的原始意象

附释二 西方神对人的咒符

第四章 惊醒:形而上学掩盖“裂隙”的奠基

第七节 柏拉图“本相”——“是”的区分

第八节 亚里士多德“实体”——成为“主词”

第五章 “通天塔”:目的的虚幻与手段的落实

第九节 “是什么”——希腊理性的“善”、“技艺”与现代科技的逻辑根源

附释 海德格尔的“技术追问”

第六章 划界:逻辑与罪

第十节 维特根斯坦哲学划界:逻辑与罪

附释 语义生成: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

展开

个案:偶在论分析

第七章 偶在范畴

第十一节 偶在论——仍是一个未思的领域

第十二节 卢曼的现象学方法:偶在论的模态演化

第十三节 偶在论的检测与防御

第八章 偶在现象

第十四节 从“精神现象学”到“意识现象学”

第十五节 德法之争对形而上学奠基之裂隙的指涉

第十六节 日本西学之鉴:东方艺术与西方概念相遇

第十七节 迷途问津——三大根源幻象

第十八节 大地、冥府、技艺:希腊悲剧的阴影之谷

第十九节 解释学分类及其他

附录 “俄狄浦斯的眼睛”和“这女孩儿的眼睛为我看路”

——读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两种解释

尾声

第九章 悬置与回归

第二十节 悬置偶在论与中国现代哲学

第二十一节 回归道:秩序与句式——读道经二十八章

落幕

启蒙:落日前的凭吊

——为“五四”九十周年而作

后记

作者简介


张志扬,又名墨哲兰,1940年生,武汉市人。1980年,全国招考500名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以助理研究员资格被录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现代德国哲学研究工作。1986年调入湖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职任研究员。1994年调入海南大学。现任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著作有:《渎神的节日》、《门·一个不得其门而入者的记录》、《形而上学的巴比伦塔》下篇“重审形而上学的语言之维”、《缺席的权利》、《语言空间》、《创伤记忆》、《禁止与引诱》、《偶在论》、《现代性理论的检测与防御》、《一个偶在论者的觅踪:在绝对与虚无之间》、《西学中的夜行——隐匿在开端中的破裂》。主译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

目录


序曲
主题
临界:阴影之谷
第一章 惊讶:作为开端“存在”之“二重性”
第一节 阿那克西曼德箴言:作为相互牵引的裂隙之用
第二节 赫拉克利特箴言:自始至终在涌现中的隐匿
第三节 巴门尼德箴言:作为解蔽中自行遮蔽的二重性展开
附录 巴门尼德“存在”
第二章 怀疑:在“绝对”与“虚无”之间摇摆
第四节 一切皆变:不能言说、不能传达
第五节 人是万物的尺度——启蒙的顶点与没落
附录 强力意志是万物尺度的最高体现
第三章 智慧:“地、天、神、人”之临界
第六节 斯芬克斯之谜的苏格拉底回答
附释一 “光”与“死”——两希精神的原始意象
附释二 西方神对人的咒符
第四章 惊醒:形而上学掩盖“裂隙”的奠基
第七节 柏拉图“本相”——“是”的区分
第八节 亚里士多德“实体”——成为“主词”
第五章 “通天塔”:目的的虚幻与手段的落实
第九节 “是什么”——希腊理性的“善”、“技艺”与现代科技的逻辑根源
附释 海德格尔的“技术追问”

第六章 划界:逻辑与罪
第十节 维特根斯坦哲学划界:逻辑与罪
附释 语义生成: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
展开
个案:偶在论分析
第七章 偶在范畴
第十一节 偶在论——仍是一个未思的领域
第十二节 卢曼的现象学方法:偶在论的模态演化
第十三节 偶在论的检测与防御
第八章 偶在现象
第十四节 从“精神现象学”到“意识现象学”
第十五节 德法之争对形而上学奠基之裂隙的指涉
第十六节 日本西学之鉴:东方艺术与西方概念相遇
第十七节 迷途问津——三大根源幻象
第十八节 大地、冥府、技艺:希腊悲剧的阴影之谷
第十九节 解释学分类及其他
附录 “俄狄浦斯的眼睛”和“这女孩儿的眼睛为我看路”
——读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两种解释
尾声
第九章 悬置与回归
第二十节 悬置偶在论与中国现代哲学
第二十一节 回归道:秩序与句式——读道经二十八章
落幕
启蒙:落日前的凭吊
——为“五四”九十周年而作
后记
关键词: 谱系